个人诚信简历APP

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 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个人官网 > 新闻中心 > 职场宝典 > 正文
手把手教你走出十大职场误区
作者:忍者神猫 来源:简书 日期:2016/8/31 16:32:28 人气:
 

按理来说,职场新人是最好混的,因为暂且构不成威胁。但是职场的“理”不是由你来说,度不过“万事开头难”,第一印象与先入为主,将会让你好混三天,难熬三年。警惕十大误区,喵酱手把手教你避免触碰职场高压线。

一、硬融圈子(轻易选边站)。

圈子不同,硬融需谨慎。从学校到职场,想要准确无误融入其中,需要高度谨慎。新入职场,总有人会带着校园的天真想要急切的在职场上求同,似乎认为抱团取暖会共渡难关或者会优先拿到“圈子入场券”,甚至认为能相互依靠,所以,开始大范围寻找校友、同乡、朋友的朋友。

职场并不需要“人多势众”,更多的是“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”,与其胡乱抱团倒不如让你自身的闪光点吸引别人靠近。打着求同旗号傍前辈大腿反而会让自己有拖油瓶的嫌疑,也有可能,随意选边站而惹祸上身,与你的“圈子”一荣俱荣、一毁俱毁。

建议:观察现阶段单位内部关系网,并熟记于心,但不过多言语,一年至三年内切记不要轻易选边站。

二、随意评论前任同事或者朋友。

新入职场,午休时分也是八卦时分,难免你一言我一语畅聊身边某些奇葩,为了尽快加入讨论,总有人迫不及待以“我之前有一同事”、“我有一朋友”起头开始“造句”,说的眉飞色舞,若得到些许认同,更恨不得添油加醋谱写一出狗血剧。

"两个妞一起背地里骂另一个妞就能迅速成为朋友"的说法误导了很多人的交友观更误导了很多人的处事观。人上一百,形形色色,林子大了,奇葩自然也多了,或许,你的前同事或朋友真的是奇葩,但在现任面前,你无疑也是一个奇葩。大家难免联想今天你的绘声绘色将是明天描述他们的场景,“嘴碎”、“八卦”的标签你将永远甩不掉,甚至以后不论哪种类型的“泄密事件”都会找上你。

建议:只听不说,硬要说,请说社会新闻及明星八卦,私底下的聊天尽量少涉及个人事件。

三、默默苦干(无原则加班)。

为了留下“能干”、“能吃苦”的印象,新人们挤破脑袋想为自己找点事做,更不会嫌弃小事琐碎,全然不顾工作原则,白天黑夜一起干,恨不得自己不能像蜡烛一样牺牲得令人可歌可泣。

职场大咖们常常把“少说多做”作为谏言送给职场新人,却被过度理解为“默默苦干”。(在此补充一点:要学会区分工作结果和工作过程的注重点)默默苦干与精干的区别不用我说,注重结果的单位不管你加班与否,但你若能不加班(不耗用公司公共财物)更高质量完成任务会加分更多。默默苦干与能说会干的区别也不用我说,注重过程的单位不需要你默默奉献,加班完成的任务若不汇报也等于零。

建议:把标准定为“会干”,提高效率,能不加班就不加,要加就加有原则的班,争取留下“不仅能干还会干”的印象。

四、不敢say no。

新入职场,立刻将身份降到尘埃,不论领导还是前辈,不论公事还是私事,有应必答,说一不敢言二,轻则牺牲小利、丧失原则,重则引发职场犯罪(如:做假账和性骚扰)。

职场人际交往确实不该过多计较得失,若需通过物质的取舍来建立人脉也不足为奇,帮点小忙,完全可以理解。如果缺乏事先判断,过多妥协退让,一口答应并不能帮你拿到“职场好人卡”,相反会让你丧失原则,毫无规矩和立场。尤其是,面对上级的威逼利诱,不敢say no,很可能会让你处于危险或者替别人背锅垫底。

建议:准确无误判断事件原委与利弊,坚持自有原则,小事巧妙拒绝无伤大雅,大事严肃拒绝表明立场。

五、觉得不知者无罪。

”我不知道这个邮件不能抄送"、”我不知道仓库主管休假了“、”我不知道报账单上要签证明人“,本着不知者无罪的想法,初入职场的新人们总幻想可以得到更多的谅解,习惯性拿”我不知道“作为措辞为自己的无心过错开脱。

可能是个不错的方法,但使用次数≤1。职场上,”不知“就是错,认为无罪是情分,认为有罪是本分。除了公司组织的入职培训,新人本身就应该在入职前提前熟悉,入职后深入学习,做事前提出疑点针对性了解。一句”我不知道“不仅不能开脱罪名,正好透露你入职前没认真学习,入职后没用心思考。

建议:全方位学习、归纳公司情况,多看多问多领悟,尤其是细节与专业技巧 。低等错误想法设法弥补最紧要,千万别用”我不知道“做借口。

六、情绪化

特殊时期或家遇难事,情绪低迷,生无可恋,如:情侣吵架。无法集中注意力,工作效率低下,就连平时最擅长的区域也频繁出错,导致工作进度几近失控,你神情恍惚连连道歉“不好意思,家里出了点事”、“对不起,和男票吵架了”。甚至,一旦有同僚出于客气接了句“怎么了?”,你就能把你与情侣从相识至今每个细节托盘而出,并寻求认同。

七情六欲,人皆有之,贵有自控者,最佳。人之常情,总有不顺心的时候,职场之上,也并非都是冰冷机器人,可以给予心理谅解,但不代表工作标准会因此降低。控制情绪,合理区分生活和工作,不是人情淡漠而是职场必备操守。情绪失控一次,你的工作能力便失控一次,试想谁敢把工作交给一个不稳定的人。另外,有一百种释放情绪的方式可供你选择,但在办公区域与同事畅聊不在其中。如若不测,后患无穷,可能隔天整栋楼都会知道你恋爱的种种细节,人言可畏,再过一天,可能就演变成各种传奇版本。

建议:工作和生活角色应切换顺畅,禁止将私人情绪带入工作,警惕发泄式聊天,预防“祸”不单行。

七、不会说话。

人际交往,免不了开口说话。早上刚进单位,迎面遇到同事,她微笑说早,你点头说嗯。工作任务繁杂,脱不开手,想请人帮忙,开口就是“顺便帮我也复印一下”、“顺便帮我带盒饭”、“顺便帮我打个电话”,别人拒绝你还要添句“一点小事都不帮忙,还算不算同事啊”。偶遇同事赞你新买的裙子好看,你回应“呵呵,是么”,心想“肯定不是真心的”。一个和你有过矛盾的同事生病,众人群问身体康复否,就你坚持“我才不喜欢戴着面具和人说话”。

职场中,有人主动说不会开车,但没有人主动承认自己不会说话。更有甚者,自认为满腹经纶,学富五车,起码也是口若悬河,舌粲莲花,偏偏一开口就让人想走。其实,以尊重和善意为前提开口说话是生活必要技能,但也不代表要去恭维他人的缺点。有人说“不想待人虚伪,是什么就说什么”,对不起,自诩性格直爽,“心直口快”说话的人,不过只是自私。出于善意的问句好、道声谢、点个赞不是虚与委蛇,而是你本身的恶意让所有的客气都蒙上了色彩。并且,凡是因为你开的玩笑导致别人生气,就应该立刻反思自己并道歉,而不是质疑别人为什么开不起玩笑,他人没义务承受你的不尊重。

建议:要察言观色,更要和颜悦色 。祸从口出,待人接物,当以尊重和善意为初心。

八、怕与BOSS接触

新人入职,潜意识拔高boss的威望,自降等级,仰望Boss,误认为职场前途完完全全掌握在Boss的一个眼神中、一个挥手间,似乎命运也会因Boss的某句点评而扭转乾坤,以致于在上司面前,瞻前顾后,畏手畏脚, 甚至陷入越想表现好越紧张的恶性循环,无疑变成一只惊弓之鸟、谈虎色变,不得已唯有不见面、不接触、行若隐形方可解脱,无形中与Boss上演了一场猫鼠拉锯战。

领导的好评固然需要,但职场的规则更为重要。评估职员的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考量,领导个人意见仅占少数比率,可以参考,不必过于当真,更应该注重工作贡献和价值所在。只因内心的无端恐惧,积极汇报工作进度、当面询问工作部署、合理提出工作要求等分内之事已堪比登天,更不要说主动与领导交好,掌握其习性爱好,然后在工作中据其喜好对症下药。当然,难免也有处理不妥,被穿小鞋的情况,但避而不见只会让恶化加剧。 所以,多与Boss接触,不仅可以化解不必要的误解,还能另辟工作捷径,节省诸多额外精力。

建议:放低姿态但不自贬, 摆正位置但不自抬,克服恐惧但有所畏忌, 正当相处但不求平步青云。

九、不懂装懂

为能一鸣惊人,职场新人们逮住机会便一展身手,只恨不能瞬间光耀千里,好让大家对你多看几分。就算内置技能长期未升级 ,也常常让“我能、我行、我来”不经大脑脱口而出,误把“不会可以学”的大道理强制安放在任何地方,幻想为达目的说句善意的谎言会获得职场的谅解,奢望前辈、同事看不出你的逞能,只要拖延时间赢得机会为首先。

不懂装懂的背后往往隐含诚信问题,初来乍到,最忌讳打肿脸充胖子,脱口而出的应答说来轻松做来不易,才疏学浅必露马脚,职场竞争一念之差便天翻地覆, 一次逞能甚至延误工作进度必然连锁反应导致其他能力备受质疑。没错,机会宛如哈雷彗星难寻难遇,想要表现优异完全可以理解,但不懂却贸然接手并不可取,谦卑承认然后好学赶上才是正确做法。

建议:不懂则问,多问多学是第一法则。争取机会最好有所准备以便万无一失,以免弄巧成拙断送职场前后路。

十、沉不住气

快节奏的日常生活催化了速成心态,初入职场的新人们总是奢望“一口吃个大胖子”,每当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,就会头脑发热、喜怒形于色,瞬间黑化职场规则、扭曲人生价值,不愿多等一分一秒,不能容忍一点一滴,甚至代入宫心计,从感叹职场残酷、人生不公再到申诉无辜被潜、恶意攻击,被害妄想症愈演愈烈。

沉不住气和吃不了亏并称为职场新人"两大软肋"。喜怒形于色是需要资本的,只不过职场新人们并没有。得失心重,锱铢必较,必然会被圈住手脚,遮住眼界。职场中,努力过后只有过程却无结果,已是常态,付出和回报从不会成正比,和新人与否并无关系。受到表扬,可以谦虚,但别虚,落落大方才能让人觉得有真才实学;同样,受到批评,可以失望,但别失态,失态,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柄。

建议:努力无果,自省;遇事不公,自黑;喜怒难忍,自嘲。

网址:www.11-22.cn 或 www.11-22.org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18612761122 备案/许可证编号为:京ICP备15049304号-2
主办单位
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
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 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(运营单位)

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